为提高“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质量,调动教师教学创新的积极性,促进教研室成员之间的互学互鉴,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研室组织开展了本学期公开示范教学活动,学院督导及教研室全体教师认真观摩了公开示范教学。
10月25日,教研室刘斌老师于崇学楼中402教室,就《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专题进行了公开教学。课堂中,刘斌老师紧扣两个“三”讲授相关知识内容,一个“三”是: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紧紧构成的爱国主义“正三角形”;一个“三”是: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HOW(怎样做)有序组成的爱国主义相关三个“W”。通过分析抗美援朝纪念日、对比中外抗疫成绩、阐述钱学森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光辉事迹,结合中美贸易战、芯片战的情况,使同学们深深理解爱国主义的本质是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坚决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11月8日,教研室王海燕老师于慎思楼中402教室,就《爱国主义的内涵与本质》专题进行了公开教学。课堂中,王海燕老师以《奥运版错位时空》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在新时代如何正确认识爱国主义,紧接着分三个层次逐步阐述爱国主义的内涵。在本次公开教学中,王老师结合学习通开展智慧教学,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堂互动较好,学生参与度较高,课堂学习氛围浓厚,教学效果较好。
本学期的公开示范课,两位主讲教师展示了较高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准备充分,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灵活,精心的教学设计受到听课教师的一致认可。随后教研室召开了同课异构暨听课评课会,对公开教学的内容进行专题式研讨,并对在公开示范课教学过程中两位老师存在的某些不足也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本学期的公开课,进一步加深了授课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起到了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作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德法课教研室将继续开展公开示范课教学活动,搭建教师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文/刘斌 图/过慈明、黄钦 初审/石庆海 终审/杨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