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远栖,男,汉族,中共党员,1987年4月生,安徽省马鞍山市人,365登录_365bet现场走地盘_bet3365hk学院物理系物理学专业2009届毕业生。2009年8月考取安徽省第二批选聘生(大学生村官),任当涂县黄池镇尚兴村任主任助理;2012年10月考取马鞍山博望区博望镇公务员,主要负责信访维稳工作;2016年4月通过乡镇党委换届选举,任博望区丹阳镇党委委员,负责组织、宣传、文化、教育、体育、旅游等工作。
8月15日,我们一行赴马鞍山看望在那里工作的我校毕业生,马鞍山市委组织部牵头组织了“在马工作巢院学子座谈会”。会前我与黄远栖简单地交流了一会,感觉他的话不多,许是参会的文科生较多、理科生较少的缘故吧,似乎他与其他校友的交流也不多,再就是,他的电话特别多,说话的时间里,他就连续接了好几通电话。会上,他的发言引起了在座领导和学校老师们的极大关注,他联系自己所学专业及工作以来的实践,强调学习能力的培养比在校期间学了什么内容更重要,印象最深的是他说:“我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除了当初在做村官辅导村里的留守儿童外,几乎都用不上,但大学培养了我善于学习的能力。”
善于学习,有思想,有见地!初次见面,这是他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其后,在进一步了解他的成长经历后,他的善于学习的优点在我的脑海里越发地清晰起来。
基层选聘生——“秀才”是怎样炼成的?
大学期间的黄远栖是一个典型的“理工男”,基本上每天都是寝室——教室——实验室“三点一线”的生活,甚至多少有点宅。不过,“宅”在寝室的他并没有把大把的时间都浪费在上网打游戏上,读书是他一直以来的爱好,跟其他理工科学生不一样的是,文史哲的东西他也很喜欢广泛涉猎。问及他毕业当年的选择时,黄远栖说,自己也曾想过考研,但是后来发现不是自己想要的,就放弃了。“不是怕吃苦,但在努力之前,一定要有个理智的想法,找准方向,不然也许会南辕北辙,离自己想要的越来越远。”
2009年是安徽省公开招录大学生村官的第二年,彼时的大学生村官政策还不很为人所重视,村官的待遇低、工作在基层,村官服务期满的出路尚不明朗等,诸多方面的顾虑导致很多大学生不愿意报考。黄远栖不是没有考虑这些,但他最终还是确定了报考选聘生,“我来自农村,我不认为有什么苦是农民的孩子吃不了的。至于出路,我认为这个政策既然是国家制定的,那么对于响应号召的大学生们,国家不会不考虑他们的出路问题,尤其是这个政策刚出台不久,更需要示范引领。”
2009年8月,黄远栖顺利地通过公开招聘,被录取为省第二批大学生村官。按照组织上的统一分配,他被分到当涂县黄池镇尚兴村任主任助理。
到村第一个任务,村书记让他把当月的村务公开更新一下,当时村里的村务公开宣传图画不是广告公司设计、打印出来的,而是用毛笔在红纸上写出来。这个简单的任务对他来说却并不简单:在校期间他从未接触过宣传海报、展板设计的事,更要命的是他的字一直写得“不忍直视”。这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没办法,“赶鸭子上架”也不能耽误工作啊!于是他先主动向其他村两委咨询,橱窗大概分几个版面,每个版块分别应该展示哪些内容,总体风格又应该是怎样……好容易理清了设计思路和宣传内容之后,然后他买来红纸和白板笔,按照事先设计的排版,打上格子后一笔一划地将每个字填进去,虽然还是写的不好看,但是基本做到了工整。这件事让黄远栖以后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没有哪一所大学能将学生毕业后工作中所需要的各种技能和知识,都提前教授了,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工作效率。这件事也让黄远栖有了意外的收获——村两委班子对他的认可!黄远栖的认真、好学,让他们对新来的大学生的态度给予很大的认可。从那之后,村里的大事小事,村两委都带着他直接参与,从调解村民纠纷,到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从“一事一议”项目资料整理,到基层党建工作,从开始时的协助处理,到后期的直接负责,黄远栖的能力也逐渐得到加强,他迅速地融入了村两委这个大家庭。
2011年,黄远栖被借调到镇组宣办,负责镇里的电视新闻宣传。从来没用过摄像机,也没写过专业的新闻通讯稿,这对他来说又是一个挑战!于是,他又开始一点点地学习拍摄和写稿件,记不得多少次,他所拍摄的画面、撰写的新闻稿被否定了,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毕竟他所承担的工作是镇里对外宣传的窗口单位,直接关系到乡镇对外的形象。于是,他一遍又一遍地看各类新闻,中央新闻、安徽新闻、马鞍山新闻等,学习别人的画面怎么拍摄,新闻稿怎么写,新闻点在哪里,边看边思考,边思考边总结、提炼、反思……黄远栖永远记得当第一次他负责独立完成的新闻在电视上播放时的场景,那一次,他激动得彻夜未眠!
如今的黄远栖对于各种采访设备的使用,各种应用文体写作,可谓驾轻就熟。即使如此,在与我的交流中,他一再谦虚地表示,自己还是个小学生,比不了“科班出身”的,我需要学习的还很多。我说,你也是位“秀才”啦,只是很少有人知道,你这个“秀才”原来是个地道的理科生!
乡镇公务员:“掌握一门‘外语’很重要!”
2012年10月,黄远栖顺利地通过了安徽省公务员考录,被分配到马鞍山市博望区博望镇工作。
临行前村书记的一番话他一直记在心里:“我们这个工作,不是看你在岗位上,群众对你的评价,而是你离开后十年或二十年,群众对你的认可”。对于一直关心他成长的老领导,黄远栖一直心存感激,村书记不仅在生活中、工作上一直对他照顾有加,更重要的是老书记的教导为他“以后的工作打开一扇门,并指出了一个方向。”
这一年,组织上一共给博望镇分配了五名新入职的公务员,他们到镇里报到后,首先面临的就是具体的工作分工。镇党委书记对黄远栖说:“你有三年的基层工作经验,你去综治信访维稳办”,这既是组织的信任,也是一副沉甸甸的担子。在单位综合考核中信访维稳工作往往是一票否决的,它的分量可想而知,上访者往往由于各种错综复杂的原因而向上级相关部门反映问题,信访办的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黄远栖没有犹豫,既然领导信任,再有难处也要克服。然而让他始料未及的是,工作中面临最大的难处不是要熟悉政策法规,讲究工作技巧,善于做群众工作……首当其冲的居然是要学习当地方言!博望镇虽属于马鞍山市,但是它的方言和市区及当涂县完全不同,它自成体系,属于“楚头吴尾”。信访办最主要的工作是与信访人面对面交流,语言都不通,还怎么做通别人的思想工作?
黄远栖记得,在信访办工作第一个星期,分管领导召集办公室召开工作例会,领导让他记会议记录。一开会,他就傻眼了,办公室四名同事三个是博望人,分管领导也是博望人,全程用博望话交流,开了半个小时的会,他愣是一个字没记下来。一些到办公室来反映问题的年纪大的群众只会说博望话,不会普通话,听都不懂话,就意味着工作就没法开展。没办法只能跟着同事们学,有时候听不懂请教老同事,连蒙带猜慢慢地能听得懂一些。六个月后,他成为五个人中第一个能完全听懂博望话的。黄远栖戏言:“学习博望话的时候,他总算明白了掌握一门‘外语’是多么重要啦!”
2013年4月份,他又开始参与到镇里的征迁工作中,协助分管领导处理征迁,这又是一项新工作,又是一块硬骨头。没有搞过征迁,他就向领导、向同事学习,在实践中去学习。每次入户征迁,他都积极参与,和村干部一起做群众工作,不断锻炼自己。当彻底完成博望区污水处理厂项目征迁工作后,黄远栖颇有些成就感:这是他参加的第一个征迁项目,所有的征迁软件资料都是我一人完成的,从2014年3月份至2016年3月份,他先后被镇里安排在镇征迁局副局长,城建办主任、镇征迁局局长、经发办主任等多个岗位锻炼。不难看出,他所承担的每项工作都是颇有难度的,不过,也正是这些岗位的历练进一步锻炼了他的工作能力,有时遇到难解的问题,他都会自我调侃:“再难,还能比学博望话更难嘛!”
镇党委委员:岗位变了,心态不能变!
2016年4月份马鞍山市乡镇党委换届,黄远栖被组织安排到博望区丹阳镇参加镇党委换届选举,成为一名乡镇党委委员,负责组织、宣传、文化、教育、体育、旅游等工作。
角色的变化,让他感受到更大的压力,站的角度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就不一样了。这之前,他更多的是完成上级交办的一些任务,现在则是主动地去推进、创造性地去开展一些工作,将上级文件精神落到实处;同时换了新单位,他也需要努力去适应工作环境和新的工作内容,黄远栖默默地告诉自己,岗位变了,但心态不能变!他由衷地感慨,“要始终保持学习的心态,只要肯学,没什么是学不会的;要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摆在首位,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对待,就没有做不好的群众工作。”
步入新岗位,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他也慢慢地理清了工作思路,工作起来驾轻就熟。由于分管的工作较杂,在工作中,他不仅要与上级多个部门做好对接,还需要协调部门与村里开展好工作,好在他既有三年的村官历练,也有乡镇的工作经验,在新的岗位上他适应起来还是比较迅速的。
回首在基层工作的三个岗位、八年时间,黄远栖深有体会地说:“我特别感谢这几年的基层历练,尤其是三年村官经历,基层工作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只要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就没什么工作是干不好的。”简洁的言语体现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基层锻炼是一笔难得的财富,基层是成长的最好土壤!愿奋斗着的黄远栖们扎根基层,茁壮成长!
记者手记:从大学生村官到乡镇公务员,再到现如今的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基层的8年历练,个中的艰苦与付出无需多言。没有人是生而知之的,从入职时处理一件小事都手忙脚乱,到现在娴熟地协调处理多部门事物,在每个阶段上我更看重的是他的学习的意识与学习的能力,是什么让这个年轻人永远保持着一颗爱学习的心?我想答案是不言而喻的,那就是用心地对待工作,把群众的利益摆在首位。(文/陈小波 图/受访者提供 审/张道才)